1、礼仪用语:日常礼貌用语 见面语 “早上好”、“下午好”、“晚上好”、“您好”、“很高兴认识您”、“请多指教”、“请多关照”等 感谢语 “谢谢”、“劳驾了”、“让您费心了”、“实在过意不去”、“拜托了”、“麻烦您”、 “感谢您的帮助”等 致歉语 打扰对方或向对方致歉:“对不起”、“请原谅”、“很抱歉”、“请稍等”、“请多包涵”等.接受对方致谢致歉时:“别客气”、“不用谢”、“没关系”、“请不要放在心上”等 告别语 “再见”、“欢迎再来”、“祝您一路顺风”、“请再来”等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日常礼貌用语需要注意什么细节? 在交际中,人们使用礼貌用语通常要做到“四有四避”,即有分寸、有礼节、有教养、有学识,要避隐私、避浅薄、避粗鄙、避忌讳。
2、 “四有” 第一有分寸。
3、这是语言得体、有礼貌的首要问题。
(资料图)
4、要做到语言有分寸,必须配合以非语言要素,要在背景知识方面知己知彼,要明确交际的目的,要选择好交际的体式,同时,要注意如何用言辞行动去恰当表现。
5、当然,分寸也包括具体的言辞的分寸。
6、 第二是有礼节。
7、语言的礼节就是寒暄。
8、有五个最常见的礼节语言的惯用形式,它表达了人们交际中的问候、致谢、致歉、告别、回敬这五种礼貌。
9、问候是“您好”,告别是“再见”,致谢是“谢谢”,致歉是“对不起”。
10、回敬是对致谢、致歉的回答,如“没关系”、“不要紧”、“不碍事”之类。
11、 第三是有教养。
12、说话有分寸、讲礼节,内容富于学识,词语雅致,是言语有教养的表现。
13、尊重和谅解别人,是有教养的人的重要表现。
14、尊重别人符合道德和法规的私生活、衣着、摆设、爱好,在别人的确有了缺点时委婉而善意地指出。
15、谅解别人就是在别人不讲礼貌时要视情况加以处理。
16、 第四是有学识。
17、在高度文明的社会里,必然十分重视知识,十分尊重人才。
18、富有学识的人将会受到社会和他人的敬重,而无知无识、不学无术的浅鄙的人将会受到社会和他人的鄙视。
19、 “四避”: 第一避隐私。
20、隐私就是不可公开或不必公开的某些情况,有些是缺陷,有些是秘密。
21、在高度文明的社会中,隐私除少数必须知道的有关人员应当知道外,不必让一般人员知道。
22、因此,在言语交际中避谈避问隐私,是有礼貌的重要方面。
23、欧美人一般不询问对方的年龄、职业、婚姻、收入之类,否则会被认为是十分不礼貌的。
24、 第二是避浅薄。
25、浅薄,是指不懂装懂,“教诲别人”或讲外行话,或者言不及义,言不及知识,只知柴米油盐,鸡猪猫狗,张长李短,男婚女嫁。
26、言辞单调,词汇贫乏,语句不通,白字常吐。
27、如果浅薄者相遇,还不觉浅薄,但有教养、有知识的人听他们谈话,则无疑感到不快。
28、社会、自然是知识的海洋,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做万能博士或百事通。
29、我们应当学有专攻又知识渊博,但总有不如他人之处,总有不懂某种知识之处,要谦虚谨慎,不可妄发议论。
30、 第三是避粗鄙。
31、粗鄙指言语粗野,甚至污秽,满口粗话、丑话、脏话,上溯祖宗、旁及姐妹、下连子孙、遍及两性,不堪入耳。
32、言语粗鄙是最无礼貌的语言。
33、它是对一个民族语言的污染。
34、 第四是避忌讳。
35、根据风俗习惯或个人事由,对某些言语或举动都应有所顾忌; 对某些可能产生不利后果的事力求避免。
36、否则会被认为是十分不礼貌,严重者会造成矛盾。
37、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尊重: A:在态度上尊重别人.比如老师讲课.发言.他人谈话时.我们要注意倾听. B:我认为还要从礼仪上尊重别人.中学生如果蓬头垢面.不仅有损自己的形象.也是对老师.的不尊重.站着和别人交谈时.不要用脚连连打地,与老师.长辈交谈时.勿跷[二郎腿". C:守时也是一种尊重.和约好聚会.就应当准时赴约,老师安排活动更应当准时参加. D:尊重别人要注意场合.别人办喜事.就别说不吉利的话,人家办丧事.就不要兴高采烈.还比如:没考好.就不要大谈特谈自己考得如何如何好. E:只有在心理上有尊重别人的想法.才可能做出尊重别人的行动.所以.我们必须牢记:[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."不因自己家境好成绩好就自倨.自傲.就轻视他人. F:我认为尊重他人要学会[见什么人说什么话".也就是要了解对方的年龄.身份.语言习惯等.假如对方是位年长者.在称呼上要礼貌.在语气上要委婉.在语速上要舒缓.在话题上要[投其所好". G:我认为尊重他人有以下内容:打招呼时不要[喂喂--"不停.或者叫绰号.因为对方肯定[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",交谈时不谈对方不愿讲的话题.不揭对方的伤疤等 * 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* 加油!!。
相信通过讲文明懂礼貌图片这篇文章能帮到你,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,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