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百科 >  > 正文
当前关注:“走读”黄永玉自传体小说 聆听流浪艺术家之歌
来源:楚天都市报  时间:2023-06-17 09:53:57
字号:

□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通讯员 李然

一个可爱的、真性情的老头黄永玉走了!他在艺术和文学上,都拥有众多的粉丝。活到老,画到老;活到老,写到老,是他的日常生活写照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2021年8月16日,《无愁河的浪荡汉子》第三部《走读》完成编校下厂印制的当日,也是黄永玉98岁的生日。这部262万字的自传体小说,黄永玉酝酿了80年,并从85岁高龄写到了98岁超高龄,出版了三部。当时的黄永玉表示还会继续写。

将文学视为自己最倾心的“行当”

黄永玉将文学视为自己最倾心的“行当”,从事文学创作长达八十余年。诗歌、散文、杂文、小说诸种体裁均有佳作。先后出版《永玉六记》《吴世茫论坛》《老婆呀,不要哭》《这些忧郁的碎屑》《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》《太阳下的风景》《比我老的老头》等作品。

最新作品为系列长篇小说《无愁河的浪荡汉子》。《无愁河的浪荡汉子》包含84万字的《朱雀城》,130万字的《八年》和48万字的《走读》(1、2)。这部作品陆续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,从2013年一直出版到了2021年,前前后后出版了8年。

黄永玉,土家族,画家、作家。1924年生,湘西凤凰人,原名黄永裕。自学美术、文学,以木刻开始艺术创作,后拓展至油画、国画、雕塑、工艺设计等艺术门类,在中国当代美术界具有重要地位。代表作有套色木刻《阿诗玛》和猫头鹰、荷花等美术作品。他设计的猴年邮票、“酒鬼”酒的包装,广为人知,深受大众喜爱。

《无愁河的浪荡汉子》从主人公两岁开始写起

据人民文学出版社资深编辑琼花撰文介绍,最近的这一部《走读》是一部“流浪艺术家之歌”。

《无愁河的浪荡汉子》从主人公张序子两岁开始,写他的太婆、爷爷、父亲母亲、姑姑和表叔们一个大家族,和他们生活的朱雀古城的四季时光、风俗民情、各色人物……极尽了鼎盛时期古城的繁华与荣耀。当朱雀城逐渐衰败的时候,十二岁的张序子也不得不沿着那条母亲河,漂流到外面广阔的世界,八年流浪历险,逢当民族抵御外辱的生死时期,少年孤身游走于闽东南一带,见识海洋文明和别样人情,艰难求生长大成人。《朱雀城》出版时,黄永玉给读者的献词是:爱,怜悯,感恩。

第二部《八年》循着序子的足迹,浓墨重彩描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南地区教育、人文、艺术活动及民间生活的生动图景,刻画出一群风流儒雅的文人和风华正茂的青年的肖像。历经八年抗战的炮火,八年闽赣地方文明的温养,序子从少年到青年,被时代和生活紧紧裹挟着,一天天成为了他自己。

新作《走读》写到了流浪艺术家的“一箪食、一瓢饮”

在新作《走读》里,黄永玉有一段自况:“我也不清楚,一辈子不晓得从哪里得到和敏悟。上当倒霉之后不叫痛,不骚心,甚至不当是一种教训,把自己的傻行当作笑料去取娱朋友。更不做借酒浇愁的类似表演,让朋友来分担我的小小疼痒。”这大概是“无愁河”三个字的来历,虽然自小到大经历的是满满的哀愁和伤痛,却从不停下来舔舐伤口,只是一味地前行。

《走读》里面这样描述张序子:他这辈子注定住在“童话”隔壁。他谁都不像。他不是孤雁,从未让谁抛弃过。不是驴,没人给套过“嚼口”。不是狼,他孑然一身。不是喜鹃,没报过喜。不是乌鸦,没唱过丧歌。

“张序子是个什么都不像的动物——鸭嘴兽。鸭子嘴巴,水陆两栖,全身毛,卵生,哺乳……最跟生物学家调皮捣蛋就属它了。”

《走读》专注细致地描绘了一个贫穷的青年木刻家的日常生活:他怎么投奔朋友,怎么得到了第一笔稿费,怎么买到了一双经穿的鞋,怎么得到了一间市区的租屋而又不堪重负……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张序子的种种活动中,那一餐一餐的饭食写得具体,让人深切地体会到“一箪食、一瓢饮” ,得之不易。

黄永玉将张序子的日常生活行止细细写出来,没有哀怜、沮丧,倒有诙谐和幽默的勇气。

标签: